产业调研促振兴 文体活动暖民心
乡村振兴与民族振兴紧密相连,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伟大实践,2025年7月4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红壤青苗 绿翼耘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东坞、暖水两村,开展深度调研与暖心服务,实地感知乡村发展强劲脉搏。从特色产业基地的深入走访到惠民文艺活动的温情互动,南航学子以实际行动在乡野沃土上播撒青春力量。
探访东坞产业基地,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上午,实践队走进龙头山乡东坞村,将调研聚焦于特色养殖与种植产业转型。在龙虾养殖基地,队员们跟随经验丰富的村民深入塘间,亲身经历了龙虾捕捞的每一个环节,深切感受到了水乡特色产业的蓬勃活力。随后,队员们探访村中的梅花鹿养殖场,参与饲料调配与投喂,近距离观察这一特色养殖产业的运营模式。
实地体验后,实践队队员们与东坞村村干部进行了深入座谈。据了解,该村村书记长期扎根驻村一线,带领村领导班子秉持 “脚下沾泥、心中装事” 的实干精神,积极挖掘本地资源,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尤其针对困难群体,通过创新性设立的“爱心岗位”和产业扶贫资金的合理运用,有效带动了村民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党建活力和电商培训,全村已成功实现全员脱贫,如今村内已无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东坞村积极寻求变革,引导村民摒弃收益较低、周期较长的黄精单一栽培模式,转而采纳经济效益更优、生长周期更短的艾草与油茶复合种植模式。这一转变不仅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更夯实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根基。
躬耕沃野知农桑 ,汗润青苗绘振兴
下午,实践队一起走进乡村良田,在村民的带领下学习种植水稻的诀窍密码。指尖轻触湿润的泥土,耳畔回响着老农传授的选种、育秧、田间管理的世代智慧,队员们在烈日下挽起裤脚,躬身田间,将一棵棵秧苗悉心种下,触摸到农业生产的艰辛脉搏,真切体味到“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亲身感悟到土地与粮食的珍贵,朴素地践行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对绿色生态农业有了直观认知。他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共同期待着丰收时节的到来。
文体活动似“暖水”,健康公益递温情
傍晚,暖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华灯初上、乐声悠扬。实践队精心策划的“催化健康反应,律动绿色乡村”主题文艺汇演暨公益赠鞋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实践队员们化身活力四射的领操员,带领村民们踏着欢快节拍,共同跳起动感十足的健身操。整齐划一的动作、热情洋溢的笑脸,瞬间点燃了广场的气氛,村民们舞动后的汗水与雷鸣般的掌声,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生动乐章。
健身操的律动渐歇,现场仍洋溢着欢声笑语。实践队员们随即捧出一箱箱满载心意的运动鞋,有序分发给在场村民。手捧鞋盒的乡亲们开心地跟家人朋友们分享,说道:“这鞋合脚又暖心!” 一双双满载关怀的运动鞋,在星光下传递着南航学子对乡村振兴的深情厚谊。
从东坞村产业基地的泥土芬芳到暖水村广场的欢声笑语,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红壤青苗 绿翼耘乡”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乡村热土,他们不仅记录下德兴市乡村在党组织引领下摆脱贫困、探索多元产业的坚实步伐,更以文体与公益为纽带,催化了校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这幅壮美画卷增添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鲜亮一笔。
(撰稿:姜海花,一审/校:陈少波,二审/校:涂新满,三审/校:刘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