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化学院2020年各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专业介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资强、教学平台先进、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污染防治工程相关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在解决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复杂工程问题方面具有优势,能在环保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规划与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设备研发与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5年后可成长为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微生物学和化学等工程与专业基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专业课;金工实习、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就业领域及去向:在政府部门(环保局、环境监测站)、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院)、工矿企业(各行业企业)、科研单位(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等从事项目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介绍
我校材料化学本科专业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200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江西省特色、优势专业(2018年)。专业拥有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博士学位比率超过90%,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贴1人、“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2人、江西省骨干教师3人;年均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近3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材料科学、化学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发展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先导。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材料设计、制备与表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功能高分子新材料、资源能源新材料、环境友好新材料等材料的化学制备工艺、分析测试、化学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合成化学,无机/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复合材料,航空材料化学,稀土化学与材料,清洁能源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等。
就业领域及去向:可在航空航天、石化、资源、能源、环保、医药、卫生、检测、电子信息等部门从事材料、化学及化学工程相关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10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师资力量雄厚,其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60%以上教师具有国外访学经历。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获得包括 “挑战杯”在内的各类国家、省级科技竞赛奖项30余项。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化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团队意识,综合素质良好,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化学化工及环境、材料、能源、医药、生物技术等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药物化学、化工CAD制图、现代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现代波谱解析、现代分离技术、样品剖析技术、精细有机合成和精细无机合成等。
就业领域及去向:可从事与化学化工及环境、材料、能源、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等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产品研发、分析检测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或攻读硕士研究生在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以培养水工程为主,水科学为辅,并具有从事城镇给排水工程、雨水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和工业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水分析化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给排水CAD、工程测量、电工电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泵与水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城市规划、工程施工、水厂运营管理、给水厂设计、污水厂设计、给排水管网设计等。
就业领域及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设计单位(市政设计院,环境设计院,工业设计院等)、政府部门(环境监测站,规划设计院等)、施工单位(建筑企业,监理单位等)、海绵城市建设单位、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