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励精图治 止于至善——方迪凡
个人信息
方迪凡,1902085229122、女、汉族、1997年11月、共青团员,2019年入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环境工程专业。
成长经历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热衷于科学事业;做事善于思考总结,工作学习态度严谨,生活积极向上,有较强责任感与正义感。2015年考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进行本科阶段学习,2019年考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罗旭彪教授与杨利明老师,研究方向为重金属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在硕士阶段,我深化了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对重金属处理方面文献进行进一步分类总结,学习这些文献中的创新点,构思方式与探究思路,使我在逻辑思维方面的锻炼得到加强,具备了完善的知识体系与科学的思维模式。实践操作上,我磨练出了独立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能力,掌握了分析测试仪器如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仪、XRD、XPS、FT-IR等仪器的原理及操作,以及Origin、Material Studio、Jade、CasaXPS等数据计算绘图软件的应用。研究生阶段不仅在基础研究课题方面有所收获,而且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如在典型污染场地影响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识别与修复技术集成的示范,退役三元锂电材料全组份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示范等项目中分别担任学生研究骨干。这些工作使我不仅积累了工程实战经验,也提高了我的思维视野,建立了要把科学研究立足于解决实际污染问题上的信念。
通过对治理环境污染领域系统的学习,我了解到废水中重金属的选择性去除及资源化回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必须攻克的一项难题。而吸附剂材料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心得,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为“环糊精基靶向功能材料设计及重金属选择性吸附”。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下,掌握了环糊精吸附剂以及重金属吸附研究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操作中所需的先进技术。科研过程中,我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但能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分析解决,还能够深入思考,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发现新的科学意义。因此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且,我具有一定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熟练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在科技论文撰写方面,能够构思出严密的逻辑框架,也表现出优秀的写作能力。现已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SCI期刊发表文章8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3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第二发明人2项),其中已授权1项。
学习目标与生涯规划
首先是注重加强对本领域相关知识更加深度、系统的学习,时刻关注最新报告与最前沿的研究,这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以便在今后实践过程中能更灵活的运用。其次是注重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借鉴,尝试将其与本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创新,这有利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实现“1+1>2”的效果。具体实施途径:(1)熟读相关书籍如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这有助于理解更深层次的污染物与吸附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一些高水平的相关文献;(2)经常向老师,师兄师姐们请教与学习;(3)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与专家交流学习经验。除此之外,加强外语学习是科研工作的基石,我将保证每日的文献阅读量与日常英语学习,增强英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对于未来的规划,我一直是非常清晰的——继续攻读博士,进入高校做研究类工作。在博士期间,合理利用四年博士学习时间,抓住学习机会。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深入学习分析实验研究与理论知识的方法,提高环境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大胆突破,开展创新性研究。
辛勤的努力浇灌美好的理想、孕育成功的明天!不管在学习还是科研当中,信心与耐力是底气,探索精神是地图,勇气是启明灯。望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都能不忘初心,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