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榜样力量>详细内容

榜样力量

李寿锋:坚守赤诚初心 育得满园芬芳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1 09:24:04 浏览次数: 【字体:
 

李寿锋老师与学生座谈交流

  启航网讯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度全省高校十大“最美辅导员”评选结果,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李寿锋老师获全省高校十大“最美辅导员”荣誉称号。从2010、2011年校“优秀政治辅导员”到2012年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再到2018年江西省高校十大“最美辅导员”,这些荣誉诠释着他敬业爱生的无悔初心与潜心育人的质朴情怀。

  初心赤诚满怀腔,担当进取哺芬芳。2009年,李寿锋留校担任环化学院辅导员之职9年,先后带了2007、2009、2013、2017级1225名学生,兼任学院团委书记。同时,他还承担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4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或参与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3项、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1项、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校辅导员精品项目3项、教材编写1部;撰写工作调研报告4篇;发表学术论文6篇。个人省级及以上获奖及表彰14次,校级获奖及表彰16次。

  坚守立德树人,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员

  围绕核心抓落实,拥抱新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李寿锋老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多次参加省、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不断加深理论学习,提高职业能力,在2018年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通过班会、团会、分享会等形式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思想与价值引领主题活动近50次,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理想,坚定信仰,补大学生精神之钙。以学业思想指导为重点,结合“扬长、补短、培优”的理念,采取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对象的方式开展工作,大一侧重大学生角色转换及文明养成的引导;大二时强调专业学习和成长成才的目标树立;大三倾向于学生学业与职业规划的引导;大四则侧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大学生文明养成引导为契点,通过校园文化、寝室文化的营造,网络思政教育的渗透,规矩意识的强化,心理健康与诚信教育推进,塑造了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文明素养。因此,他先后获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工作博文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1项、优秀工作论文二等奖1项、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征文评比一等奖1项,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二等奖1项。

  坚守精细管理,做好学生成长服务员

  他似乎没有午休,没有周末,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学生有困难,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为学生排忧解难,他对自身提出了辅导员“三进(进教室、进寝室、进活动)”的工作制度,每周下达宿舍2-3次,每学期与近70名学生谈话,与同学们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心交心的沟通与辅导,引导了10余名同学消除网瘾,走进课堂,完成学业;通过家校联动,解救了3名加入传销组织而无法自拔的学生;坚持“走访—排查—谈话—对策”的心理引导模式,多方参与,成功引导7名心理困惑学生如期毕业;坚持“键对键、心连心”网络思政教育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网络言论,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心理咨询,多次引导失恋学生重拾信心,乐观向上。而在每次的突发事件时,他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垫付医药费,陪同守护,时刻鼓励,扮演着朋友、亲人的角色,这种爱生如子的情怀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由衷感激。党团和班级建设的公平公正、第二课堂的丰富多彩、安全教育的及时到位使所带班集体获团中央表彰3次,团省委表彰5次,校级表彰30余次。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融入到了最基层的学生工作当中,成为了一名值得学生信任的辅导员,逐步构建“思想引领有根有木,日常管理有枝有叶,成长服务有花有果”的“树成长”工作新模式让学生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政治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

  坚守成才引航,做好学生成才指导员

  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辅导员的日常指导,而大学生的成才更离不开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引导。在困难学生学业上实施“一帮一”结对、学生党员帮扶、专业课程辅导等育人机制,建立了学生成绩分析与反馈、学生谈心谈话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挂科率持续降低,所带的学生考研升学率位居学校前列。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他组织建立了化时代众创空间,大力推广“四名工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理念,开拓了学院学生参与全覆盖的局面,空间孵化项目先后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三等奖2项。此外,随着国家社会发展的进步,传统的化工行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他所带的化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着对行业的认识不清楚、把握不准、信心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他做了全面的调查,把学生的职业倾向、就业路径分类,大一期间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私人定制”;大二期间,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并及时测评与反馈;大三期间引导学生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或者继续深造;大四期间评估学生的职业规划科学性,实现学生的“人-职匹配”,从而调整学生的发展方向来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的需要。另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我搭建校企双选平台,拓展校友资源等形式与金旸新材料(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等80多家就业单位建立了联系,学生就业率从83%提升92%,名列全校前茅,就业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