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同行
——环化学院学霸寝室专访
在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个寝室“三个985、一个211”的传奇正在同学们之间迅速传开。他们从茫茫考研大军中成功突围,厦门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纷纷向他们递出了橄榄枝。他们就是来自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150233班2栋124学霸寝室的四个考研成功者。今天,就让环小化走进他们的寝室,探索学霸寝室的背后故事!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学霸寝室的四位成员:
马桢: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专硕
吴辉庭: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专硕
汤万升:东南大学,化学工程专硕
苏文涛:浙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学硕
访问一: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最终确立集体考研目标?
“我不想一个人去战斗”。
马桢学长谈到自己最初的选择是考公务员,但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发现一直都是孤军奋战,遇到难题时没有人可以一起讨论。在最迷茫和最无助的时候,室友集体考研的氛围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让他放弃了考公务员,投入了考研的行列中并且将厦门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吴辉庭学长也在室友带动下加入考研行列。
他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得在学业上不断的提高自己。所以他们决定了集体考研,并且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寝室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落下。一起为着今后的大目标实现考研这个小目标,步步为营,步步为赢。
访问二:请问你们寝室从大一到大三的寝室学习氛围是怎样的?考研的时候有很大的转变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在考研前我们四个人还是比较自律的,我们都认为玩与学习之间要有恰当的平衡点。”、“每天会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完成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后再去玩。”学长们这样说道。在日常生活中,学长们把学和玩区分的开却又联系的紧密。“大一到大三我们更喜欢结伴去图书馆‘玩’,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金融类书籍,自学专业以外的一些技能,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多学习上的荣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马桢学长说:“在备战考研那段时间,我们深深感受到四个人一起努力的寝室氛围带来的益处。我们每天都互相监督6点起床,常聚在一起讨论一些难题,就这些题目提供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见解,有时候甚至讨论到凌晨一点钟。”
简单的解决了一两个问题,但是相比于很多时候都只靠孤军奋战或者与其他人的浅谈,与室友们的讨论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学长们在寝室里互相为师为友,共同学习进步。
访问三:你们认为良好的寝室氛围对考研有怎样的帮助呢?
“人创造环境,环境改变人”
“我们四个人经常一同去食堂就餐,结伴去图书馆学习,节假日一同外出旅行,空闲时间一起去看电影放松身心。”四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考研期间,他们每天坚持6点多起床学习或者锻炼身体,为的就是心中的目标;不管谁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另外的几个人都会给予热情帮助。在这种环境下,从大一到大四,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诸多奖项时常“花落其家”。一个优秀的寝室必然有着良好的寝室氛围,他们既有坚持奋斗的毅力,也不乏彼此的鼓励和支持。
访问四:学习方面的方法、经验和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呢?
马桢:“长久地学习最重要的便是要有一个能够说服自己并能让自己十分信服的学习动力,‘填鸭式’教育在大学已变成昨日黄花。学习是一个遗忘和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的过程,自学能力对于当代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在坚定自己的决心的同时,多看看前人的经验帖,避免在学习上多走一些弯路。”
吴辉庭:“我在学习上最大的体会便是一个人的自制力真的很重要,每天都会列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在完成该做的事情后也会去玩放松自己,不盲目地去努力。”
汤万升:“我一直觉得刻苦与高效很重要,在我看来,学习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效率的高低,不要去和别人比进度,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合理安排时间,水满则溢,踏实更可能成功。”
苏文涛:“我觉得考研是人生起跳板,但是要想跳得高、跳得好,还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才能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的指点,有同学的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我们正应该如这四位学长一般,抓紧风帆,乘风破浪。
经过这次采访,我们切实了解到一个优秀寝室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良好学风的形成又离不开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环小化也在此呼吁大家,将寝室变成学生基础文明、行为习惯、素养提高的重要场所,以“寝风”带“学风”、促“学风”。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让学霸寝室变成昌航每一个寝室的标签,让优习在昌航蔚然成风!